|
林業有害生物具有兩重屬性,一是自然屬性,即林業有害生物通過直接取食林木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、種子,或以一定方式從林木的上述器官、組織中吸取營養,致使林木不能正常生長,甚至死亡,即對林木造成了一定的“危害”。這樣的生物,應該說是非常多的,因為林木作為自養生物,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,制造有機物,是其他很多異養生物存在的基石,數量繁多的異養生物都要通過“危害”林木獲取營養而繁衍生息,這是自然世界的一個生態現象,大家遵循“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”的生態法則競爭生存。如果沒有人為對自然生態系統干擾的話,通過億萬年的自然選擇,林業有害生物雖然“危害”林木,但卻不置其于死地,大家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保持著動態的平衡,林業有害生物因而也可認為實際是“無害”。
另一個屬性是社會屬性,這從兩方面看,一是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是對人類利益相關的林木造成的危害。森林里的物種是非常多的,其中只有少數是人類獲得利益的目的物種,只有這些物種遭受的危害對于人類來說才是“有害”,而其他物種遭受的危害對于人類則無所謂“害”與“不害”。二是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對人類造成了利益損失,比如,病原物、害蟲給水果造成了病斑、蟲斑,對于果木的生長和繁殖來說影響不大,可以忍受,但對于人類來說,則影響了美觀、銷售,不能忍受,是有害的。如白蠟蟲、紫膠蟲刺吸寄主植物,對寄主植物是有害的,但它們的分泌物白蠟和紫膠對于人類是有用的資源,因此這兩種昆蟲被定為益蟲。而如白僵菌,被廣泛用于林業害蟲防治,從這個角度講,是有益的生物。但是,假如森林旁有種桑養蠶,則會導致家蠶僵死,這時白僵菌對于蠶桑業是有害生物。 發生原因
我國森林資源林業產業,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,林業產業由小到大、由弱變強,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。但森林病蟲害的種類繁多,由于林業有害生物的多樣性、環境條件的復雜性給防控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。究其原因是: [2] (1)林業有害生物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和強大的繁殖能力,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,天敵數量也在減少,自身調控能力下降,但剩余個體有害生物通過繁殖或傳播,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增長構成危害。 (2)隨著林業的發展有林面積不斷擴大,特別是大面積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,有林面積快速回升。 (3)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交往頻繁,隨著苗木、木材、林產品、繁殖材料的運輸潛帶危險性有害生物,新的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。為有害生物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,危害性隨之增大。 (4)林業有害生物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,適應能力不斷增強。即使是一些抗蟲病蟲的品種也并非一勞永逸,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,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,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病蟲品種?梢娪行У胤乐瘟謽I有害生物危害,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
|